上海德比1-1平局收场,时隔三年球迷热情高涨成足球风向标

作者: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4:28 分享

一场中超上海德比大战,最终以海港1-1申花的平局收场。

在比分持平的情况下,出现了三年以来球迷高涨的观赛兴趣,同时中国足球迫切需要的市场空间和积极信心。

上海德比象征着国内职业竞技的顶尖水平,同时它也是中国足球经历低谷后,重新崛起迈向新阶段的标志。

2025中超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_上海德比

21年后,只剩上海德比

2002年甲A联赛期间,上海中远顺利获得升班资格,这意味着上海成为了中国职业联赛历史上首个同时拥有两支顶级联赛队伍的城市。

中国足协迅速察觉到德比赛事的受关注程度,那一年申花与中远的德比战作为联赛的揭幕战举行,周杰伦到场虹口足球场进行演唱。

但彼时的“周董”,只能是上海德比大战的配角。

后来,国内足球圈的德比对决屡见不鲜,在金钱投入推动的时期,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个城市曾同场竞技,彼此交锋。

随着高端足球热潮消退,北京国安的德比对手人和遭遇两次降级,已经不在职业联赛范畴内了,天津天海队由于资金链断裂,2020年没能达到参赛标准,这支队伍只能正式解散,广州德比的两支队伍,曾经获得八次的冠军的广州队遗憾地跌落中甲联赛,广州城在上一个赛季成功保级,但本年度没能通过审核,俱乐部只能被迫退出比赛

经过21年的历程,上海德比现在已是2023赛季中超联赛中独一无二的德比对决。

受限于不允许跨区域迁移的规定,未来好几年内,其他城市恐怕难以再次出现德比对决。

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_2025中超上海德比

稳定的投资方

上海德比之所以能成为唯一的本地对决,是因为申花与海港这两家机构的资金支持一直很可靠,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人们普遍知道,在金元时期的中超联赛也被称作“房地产公司赛事”,像恒大、富力、万达、华夏幸福、建业这些公司都与房地产业联系紧密,而权健、苏宁等俱乐部也属于私营球队,那时候中超联赛中私营球队的数量远超国有企业球队。

私营企业在抵御风险方面逊于国有企业,这也是过去五年左右时间里数十家俱乐部相继消失的一个关键原因。

当前中国足球界最常被提及的一个概念,就是股份制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国有资产参与投资,申花与海港这两支俱乐部,现阶段均由国有企业完全拥有。

申花从前有过一段时期,由私人企业老板朱骏当投资方,那是在2007年到2013年之间,后来投资方变成了绿地集团,它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公司。俱乐部从2021年下半年起遭遇了经济上的困难,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半。最后久事集团成功接手,申花又有了固定的投资来源。

股改实施之前,久事公司拨付了巨额资金,用以处理拖欠员工薪资等积年未决的事项,申花足球队顺利获得了参赛资格,同时得以重新启用此前被国际足联暂停的球员交易通道。

上海德比_2025中超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

拖欠薪水这类情况,在久事这里将绝不再发生。这是新投资方掌管运营后,向所有教练和球员发出的郑重保证。

当前中国足球界仍然经历着金元足球退潮后的混乱阶段,不少俱乐部即便符合参赛标准,也仅能处理掉部分过往积下的难题。

如今申花队内的球员们终于可以彻底摆脱拖欠薪水的困扰了,尤其是在连续取得了前三次比赛的胜利之后,队员们总能在下一场赛事开始前及时领到上一场获胜的奖金收入

当前,那些既准时发放薪水又提供胜利红利的队伍,其战斗能力肯定得到了可靠支撑。

与申花经历的种种困境不同,海港自从升上更高层级联赛以来,始终没有出现所谓的资金支付困难现象

上港集团曾作为支持者帮助徐根宝的东亚俱乐部度过了两个赛季,自2015年赛季起,上港便自行负责俱乐部的管理事务,因此上港在整个中超联赛中成为了最为可靠的参赛队伍。

近些年众多俱乐部资金使用都有显著收缩,上海海港也不例外,削减了开支,但若同其他中超球队相比,上海海港仍然属于资本投入较大的俱乐部,这构成了球队得以持续维持良好竞技水平的根本保障。

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_2025中超上海德比

彼此相望,都是自己曾经的样子

上海德比历经20多年,所谓是铁打的申花,流水的对手。

中远、中邦、联城、申鑫先后与申花形成竞争关系,合作期短则一两年,长不过三五年。而海港则成为申花名副其实的宿敌,自东亚俱乐部于2013赛季参加中超联赛以来,两队之间的宿敌对决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

海港俱乐部自参与职业联赛起,组建的队伍核心便是由根宝基地里1989至1991年出生的选手构成,当中期踢中超时,这些球员的年纪正好介于22岁到24岁之间,所以当时上港队的宣传标语是“前途无量”。

上海德比_2025中超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

二零一八年期间,俱乐部主力阵容正值二十五至二十七岁这个成熟阶段,海港赢得了球队历史上首个中超联赛最高荣誉奖杯。

申花在朱骏执掌球队的中期,曾经经历过一段以年轻球员为主力的高峰期,但吴曦、冯仁亮、宋博轩以及王大雷等人成名之后,都被出售离开了球队,绿地集团从2014年起负责俱乐部运营后,申花基本上就转变为以经验丰富的老球员为核心来组建队伍的模式。

曾经于2018赛季的某个阶段,上海申花整体买下了根宝基地里1999年的那支队伍,目的在于让更多新生代球员能够逐渐站稳脚跟,然而在经历了2019年上半赛季联赛中的挫败,以及下半赛季依靠顶级内外援最终赢得足协杯的巨大反差之后,申花方面最终选择启用老将,试图以此冲击联赛的冠军头衔。

二零二零年岁末,数名功勋老将如曾诚、冯潇霆、秦升及赵明剑纷纷投效,然而到了二零二一年赛季,球队不幸跌落至次级联赛,原定依靠老将班底夺取高标的计划最终落空……

2025中超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_上海德比

再次投身青春风暴计划的申花,在历经一年半的打磨后——1999年出身的球员们日渐成熟,俱乐部向亚运国家队输送了朱辰杰、蒋圣龙、温家宝、汪海健、张威这五名成员,与此同时,由成耀东指导的2001年国奥队,申花也是提供队员数量最多的机构。

久事集团掌控申花之后,管理层也清楚说明,2023赛季并无具体战绩要求,俱乐部显然把期望放在了往后。

现在1999年出生的球员平均年龄大约是二十四岁,这种情况跟当初上港收购东亚时非常相像,经过两三年的锻炼,申花完全有机会从2025年赛季起向最佳状态发起迅猛的挑战。

上海海港当下务必全力以赴。近期几场赛事,这支队伍的首发阵容平均年纪都在三十岁以上。如今海港是国内拥有国家队成员数量最多的俱乐部,囊括了颜骏凌、蒋光太、张琳芃、李昂、魏震、李帅、徐新、武磊等球员。另外,王燊超和吕文君也被看作是具备国家队资格的选手。

海港队拥有奥斯卡、巴尔加斯、保利尼奥这三位关键外援球员,被广泛看作是本年度冠军的最大有力争夺者,在联赛揭幕后的前三次较量中,球队全部取胜,其出色表现也显而易见。

申花由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主导,重新转为年轻球员主导,海港的主力球员经过八九年的发展,逐渐步入职业生涯的尾声,两支队伍相互观察,意识到彼此都变成了对方曾经的样子。

2025中超上海德比_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

上海德比提振中超关注度

三年之后,2023赛季的中超联赛重新采用了主客场制,让球迷们得以宣泄积累已久的热情。

多个城市重新成为足球重镇,例如青岛和成都,天津及山东同样展现出活跃的足球氛围。但据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多家联赛俱乐部负责人时了解,这些机构普遍表达了一个共同愿望,

对于在多年金元足球和赛会制影响下饱受考验的联赛俱乐部来说,最盼望的还是职业联赛商业氛围能够转好,如此一来,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从事足球活动的负担都能得到显著减轻。

这显然需要很长时间,因为一方面疫情刚过,主客场赛制刚恢复,许多事务亟待振兴;另一方面足球领域的反腐事件还未彻底解决,众多商家和企业的投资意愿受到一定影响,对于投资足球联赛仍然保持谨慎态度。

当前每支俱乐部都必须提升自身水平,唯有这样,才能共同推动整体环境的改善。一位中超俱乐部主管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道。

申花海港德比战_2025中超上海德比_上海德比

此时上海德比战即将上演,恰逢五一小长假——两支在前三轮仅获三场胜利的队伍展开较量,这无疑将吸引整个联赛的最高关注度。

过去上海德比堪称联赛的顶级名片,如今,赛事组织者仍需借助这顶金字招牌优化联赛的商业氛围,重振市场信心。

冠军德比,就在未来

申花与海港这两支队伍本身就拥有大量球迷,申花和亚泰在赛季中第二个主场的比赛选在周三工作日举行,俱乐部起初对上座率感到担忧,但最终到场观众接近29000人,刷新了本轮赛事的观赛人数记录。

第一场对阵泰山队时,申花的主场观众接近两万五千人,第二场和第三场,实际能够卖出的门票分别是三万张和两万五千张,这说明上海体育场基本上已经人满为患了

海港第三轮做客沧州的比赛中,也遇到了一个小插曲。

上海德比_申花海港德比战_2025中超上海德比

大约三四百名当地球迷专程前往海港下榻酒店,目的在于求得武磊、颜骏凌和奥斯卡等足坛名宿的亲笔签名和合影,场面一度十分拥挤,当地方面为此增派了安保力量进行疏导,整个过程最终在井然有序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海港俱乐部深表赞赏当地球迷的狂热之情,同时也感到十分欣慰,对于客场球迷若能展现同样高涨的激情,俱乐部承诺将在酒店内设置专属场所,并安排特定时段,以此确保球迷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另外,为了烘托德比赛事的热烈氛围,双方支持者共同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显示屏上投入资金,租用了一小段时间,用以展示各自球队的宣传影像资料。

申花与海港的德比对决已有十年历史,然而两队至今未曾联手争夺联赛冠军,反倒是2003年,申花和中远这两支德比队伍曾经共同角逐过联赛最高荣誉。

或许很快就有转机——港口的鼎盛时期大约还能维持两到三年,同时申花队也展现出了争取更高排名的潜力。

冠军德比的到来,不远了。

标签: [2025中超上海德比]  

最新资讯